| |
|
传统的传播理论是从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开始的。从拉斯韦尔到施拉姆,从传统学派到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一直是大众传播活动。由拉斯韦尔奠定的以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研究为主干的传播学理论框架,主要电是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在这五个领域研究中取得的种种成果,概括出来的种种理论,设计出的种种模式,基本上都是大众传播的理论或模式。我们无疑应该尊重和继承这些理论遗产,但绝不能被这些现成的理论锁定了思路,束缚了手脚。
如今,网络传播把人类社会丰富多样的传播活动融汇在新兴的第二世界里,这就更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传播研究,加强人类传播活动的总体研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大众传播理论泛化为一般传播理论的状况。如果说在第一世界里,人际传播活动比较分散,同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相比研究难度较大;那末,如今在第二世界里,人际传播也都依托于网络系统、浓缩于同一平台,这就为有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较为有利的条件。总之,网络传播把发展广义的传播理论、建立完善的广义传播学 ( 普通传播学 ) 的任务实实在在地提到了传播学界的面前。传播学界应该跳出窠臼、突破局限,不仅要重新思索大众传播的种种理论,更要对两个世界的各类传播形态都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们在网上网下交织互动的整体规律,从而构建完整的科学的广义传播学体系。应该说,这才是新兴的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界的真正挑战所在。
当然,这种学科体系的建立,决非短期之功,但是我们今天就应该提出这样的思路,认定这样的门标,切实朝此方向努力。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进行探索,建立诸如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 就形态分 ) ,新闻传播学、文化传播学、教育传播学、政治传播学 ( 就内容分 ) ,言语传播学、非言语传播学 ( 就符号分 ) ,社区传播学、民族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 ( 就范围分 ) ,报刊传播学、广播电视传播学、网络传播学 ( 就媒介分 ) 等等分支学科;但是必须看到,从网下到网上,上述这些形态、符号、内存、范围、媒介的界线正日趋模糊,这些形态、符号、内容、范围正处于日益加速的融汇、渗透、整合过程之中,这种大融汇、人渗透、大整合,正迫切要求我们实现传播理论各分支、各侧面的大融汇、大整合、大提升,逐步形成广义传播学的基本体系。这是新世纪、新形势、新实践向人们提山的新挑战,我国传播学者应该自觉地接受这场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如此,才能跟上人类传播活动迅速发展的步伐,并为之提供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注释:
①就广义而言,信息包括自在信息和认知信息;前者是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客现世界的信息,后者是人奥主观世界对自在信息的认识或表述。进入人传播活动的只能是人类主观世界的认知信息。参见张允若 ( 对传播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 , ( 杭州大学学报 )l998.1 。
②有些人因袭外来的说法,把人体内部的信息传输称为“自我传播”,井把它列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形态之一。其实这种待输是一种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属于生理学或心理学的范畴,而侍播学是以研究人类的社会传播为己任的,似乎不必越俎代庖,把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纳入自己的范畴。参见张允若《勇于走自主创新之路》,《新疆新闻界》 1997 . 3 。
张允若 中华传媒网 文章关键字:网络传播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