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媒体的经济模式几乎都是把信息和娱乐大力‘推’到公众面前,明天的媒体则会同样或者更多地注重于‘拉’力”,⑽但是当人们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往往无所适从。某市曾有位青年在上网冲浪数小时后割脉自杀,将海量信息对人的压迫体现到了极致。⑾而网络主持人适时地充当了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帮助人们从信息包围中“突围”,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从而也更增强了受众的参与主动性。选择什么样的主持人,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信息。网络主持人同样是大众传播机构的形象代表,大众传播再一次借助了人际传播的手段和特征。 网络主持人必将成为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与其说是受众在选择媒体,还不如说他们是在选择媒体说话的方式——即媒体对信息的处理方式”。⑿而选择什么样的网络主持人将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说话方式。将来的网站之争,不是技术之争,是内容之争,更是主持人的品牌之争。 网站既然已经提出“网络主持人”的概念,那就应当尽力去实现主持人的人际化特征,以人情和人性、以人与人交往的亲和力去改变人与机器互动、人与传播机构交流的状况,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注解: ⑴《国内首个网上虚拟主持人GoGirl资料》,新浪科技,http://www.sina.com.cn,2000.5.30 ⑵陈锋,《网络主持人带来什么》,人民日报,转引自“走进中关村”网站 ⑶俞红,《节目主持人通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⑷张海鹰,《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新闻大学》,2000.秋 ⑸《超现实虚拟主播安娜诺娃》,elong网站http://www.elong.com ⑹王怡红,《人人之际:我与你的传播——读〈是桥不是墙一本关于人际传播的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 ⑺李普曼,《舆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P234 ⑻童清艳,《信息时代媒介受众的认知结构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4 ⑼、⑾胡翼青,《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4 ⑽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P199 ⑿许行明,《舍弃?个性化?如何说话——电视信息传播艺术三思》,《现代传播》,2000.3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生 包丽敏) 文章关键字:网络虚拟主持人 虚拟形象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