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家广电总局对境外动画片在国内电视台的播出限制,加快了境外动漫形象品牌的中国本土化战略布局。8月,华特迪士尼公司对外宣布,自去年在广州开出第一家"米奇天地"旗舰店后,至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将铺设500家"米奇天地"的网点,其中在重点城市达到100家。 境外动漫形象与产品,已经主导和控制着80%以上的中国动漫消费力市场,国内动漫产业成为境外资本挤压的产业"样版"。"以产品开发为中心",成为动漫政策的制订者、动漫产业的经营者众矢之的"靶心"。 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更是明确规定了"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现象:国产动漫周边产品缺席难产 刚刚于8月8日落幕的广州国际动漫节上,除了主办方推出的大会吉祥物"灯泡娃娃"的动漫周边产品外,几乎见不到一款国产动漫形象的周边产品。每年每月在这些大小小的国内外动漫展会上,鲜见国产动漫周边产品上市销售。 奇怪的是,米老鼠、唐老鸭、kitty、史努比的动漫周边产品,却在全国各大商场超市等卖场、零售终端及动漫展或玩具展上大行其道,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2004-2006年度已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电视机构上映的国产动画片中,如《梦里人》、《围棋少年》、《小鲤鱼历险记》、《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东方神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除音像制品与动漫图书基本上能与动画片播出同步上市外,其他如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数码电子、工艺礼品等动漫周边产品均未能及时设计开发并上市销售。 "动画制作与产品设计不能同步,动漫周边产品开发严重滞后,动画片播出产品上市不能同步",国内动漫业投资经营者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老鼠扛着钱袋、鸭子开着汽车",每年轻轻松松在中国拿走几十个亿甚至几百个亿的人民币。 现状:"贴牌生产"能贴多久 200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国产知名卡通品牌"蓝猫",贴牌生产出来的约6000余种"蓝猫"动漫周边产品,如卡通茶杯、卡通书包、卡通贴纸、卡通T恤衫、服装鞋帽等,除了产品外包装有"蓝猫"标识与图案外,产品本身无论在材质、性能、包装上几乎看不出与其他同类产品有什么区别。 依赖贴牌厂商加工生产的动漫周边产品,动漫消费者几乎无法察觉其产品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虽然能为企业回收了部分投资成本,但在市场上没有多大的竞争力,价格一跌再跌,偶尔也来次"清仓大甩卖",反而稀释了动漫品牌的价值。 然而,由迪士尼公司创意设计、监督,上海移动通信公司销售的迪斯尼纪念版手机,不仅拥有"开关机动画、来电大头贴、待机背景、彩色数字拨号等独特界面",构建起一个完美的迪士尼世界;还拥有"趣味口语、魔法积木、彩虹泡泡、乒乓高手、智力拼图等多款迪士尼新奇游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内置的迪士尼相框,可以根据"时尚女生的不同心情、配上不同背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精彩照片。 显然,绝大多数的国内动漫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缺乏创新创意设计的思维与能力、同时也缺乏至关重要的动漫品牌服务意识",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国内绝大多数的国产动漫形象无品牌,产品设计无创意,产品开发缺资金,产品销售无规划,通路渠道不畅通等因素,成为国产动漫周边产品开发难、上市难、销售难的瓶颈。 同样是奉献给目标动漫消费者的动漫周边产品,境外与国内动漫形象的版权拥有者,在产品外观、功能、特色等方面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设计开发理念"。这就难怪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尽是些"截图+文字"式的动漫图书——画面是动画片中的画面,文字是动画片中的对白。 动漫产品贴牌生产,因缺少高技术含量、工业产品设计专利及外包装设计专利的保护,动漫形象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盗版产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盗版产品泛滥吞噬被授权商的合法利益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文章关键字:产品开发 动漫业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