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相关的概念:视觉滞留
来源:不详 点击数:   录入时间:07-02-18 03:30:26  文章作者:佚名

一些与动漫相关的概念:视觉滞留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约瑟夫·普拉托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似动(apparent movement)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似动现象。他相继呈现一条垂直(a)和一条水平(b)的发亮线段,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结果发现,当两条线段的距离短于3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同时出现;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先后出现;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人们看到线段从a向b运动。韦特海默解释说,当视网膜受到两条线段的刺激后,会引起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  

    似动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这些物理参数的相互关系可以用科尔特定律来表示:①当刺激间的时距不变时,产生最佳运动的刺激强度和空间距离成正比;②当空间距离恒定时,刺激物的强度与时距成反比;③当强度不变时,时距与空间距离成正比。有人认为,对似动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刺激的时距,而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如a、b两个刺激,a呈现100毫秒或更长一些,那么在a、b之间根本没有时距时,也能知觉到最好的运动。    
 
    人们在动画片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这种运动叫动景运动。1833年J.A.F.普拉托设计和制造了第一个动景器。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看到连续运动的舞蹈动作。后来的电影摄影技术和电影放映机,就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作的。在黑暗中,如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这叫自主运动;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静止”的云朵后徐徐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诱发产生的,因而叫诱发运动;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们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运动后效。在所有这些场合,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动现象。

  近20年来,心理学家们对似动与真正运动的关系、似动的机制、似动中图形因素与运动因素的相互关系、似动的深度效应等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对揭示人们怎样从周围环境中拾取运动的信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
    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人总是通过某种量度时间的媒介来感知时间的。量度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它们都可为人们提供关于时间的信息。外在标尺包括计时工具,如时钟、日历等;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盈亏、昼夜的交替、季节的重复等等。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及记忆表象的衰退等,神经细胞的某种状态也可成为时间信号。人的节律性活动和生理过程基本上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因此,可以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生活节奏钟。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一般来说,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的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时间显得长些。一些实验还表明,时间知觉明显地依赖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例如,对较强的刺激觉得比不太强的刺激时间长,对分段的持续时间觉得比空白的持续时间长。例如,对一个断续的音响,在一给定的时间里听到的断续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觉得这段时间长。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有关的材料还表明,时间知觉与刺激的编码有关,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相等的时间间隔(40或80毫秒),空白间隔比填充音节的间隔显得短。

    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还没有材料证明大脑存在着专门的计算时间的中枢。在皮层不同部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都可以见到时间知觉的破坏。在判断时间间隔正确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听觉和触觉对时间间隔的估计最准确。听觉辨认时间间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是0.025秒,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0.1~0.05秒。    时间知觉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时间感”是人的适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某些职业活动的训练会使人形成精确的“时间感”。例如,有经验的运动员能准确地掌握动作的时间节奏,有经验的教师能正确地估计一节课的时间。

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 
      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知觉的这种功能在视觉与听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视觉空间知觉是以两眼视网膜直接感受到的两维图像为基础而产生的。人总是把外界刺激知觉为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图像,它服从于图形知觉的规律。对于有远近关系的立体物体,由于正常视觉是双眼的,并且两只眼睛的视象是融合在一起的,双眼又是分开的,每只眼对物体的一侧看得更清楚一些,所以,两个视网膜上的略有差异的映象,就成为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重要线索。它使人能在两维的视网膜刺激基础上,形成三维的空间映象,即在高、宽两维视觉像基础上看出深度,辨别出物体的远近。物体不同部位的远近的感知称为立体视觉或深度知觉。深度知觉除了利用双眼的视差的线索外,还要利用其他的主客观线索。大小知觉是在深度知觉的基础上对不同远近的物体作出的大小判断。

9 7 3 1 2 3 4 8 :


文章关键字视觉滞留  动漫概念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发送好友: 发送给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责任编辑:idtop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Copyright © 2002-2012 Idtop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创卡通品牌授权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020-86060952 电子邮箱: idtop2006@163.com QQ20660963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30794759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ICP备12063329号 技术支持: 搜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