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虽然我已经是孩儿他爹了,但却仍然愿意和孩子一起看动漫作品。人人都说“人过三十天过午”,虽然若此,但我庆幸自己的70后身份,因为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我既体会到了汤姆老猫、加菲猫、机器猫的“洋猫”们的震撼,也感觉到黑猫警长与蓝猫的“土猫”们的温情。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在接受新鲜事物上,并不输给80后,事实上有的媒体还把75年到85年这十年中出生的人归为一类人,称之为“奔奔族”,按照洋一点的叫法就是“GreenRusher”(意思是为生活忙碌奔波的一代人,尚算年轻)。的确,要不是有了五岁的儿子,早早体会到了膝下承欢的滋味,我至今还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踩着滑板穿梭在公园的炫酷少年呢。 既然有了儿子,我这个做爹的就必须全方位地培养他的兴趣与爱好。像所有孩子那样,我的宝贝也很喜欢动画片。每次看动画片的时候,儿子的小脸都无比的专注,兴奋之处还不忘手舞足蹈一番,让人忍俊不禁。最近我发现,他迷上了国产动画《快乐星猫》,这不免让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能让孩子的视线从外国动画片中转移了过来?与儿子一同看了几次,发现这里面的主角星猫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体态笨笨的却动作敏捷,自认为无所不知却常常闹笑话,最惹人爱的就是那眯成两条缝的笑眼。原来,出品方将观众定位在5至10岁的儿童,由曾拿下84年台湾漫画大擂台首奖,拥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动漫工作经验的著名动画设计师麦仁杰亲自操刀为本片设计造型。除了独特的故事情节外,该片的另一大特点是场景变化多样,全片采用了全三维CG技术制作,从星猫所在的天神星到地球上12星座不同的领域,每个场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有着它不同的特点,出品方力求把动画中的每个场景唯美的展现。 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我一直是非常推崇宫崎峻。当今世界的动漫格局中,日本动漫产业无疑是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日本动漫世界中,宫崎峻绝对要算得上是实至名归的精神教父。他的创意与才情,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动漫大师当年走上动漫道路的动力,竟然来自于中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宫崎峻一直对少年时对孙大圣的的憧憬感怀不已,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刻画的孙大圣的百变功夫与自由自在,令年少时的宫崎峻向往不已。当我听说他视中国漫画形象为启蒙者时,不由得感叹中国动漫的出路在哪里?事实上,数年来国产动漫人一直在思考,为何“唐老鸭”、“米老鼠”、“小熊维尼”、“史努比”、“Kitty猫”这样的洋卡通能影响中国几代青少年,而我们的“蓝猫”、“葫芦娃”、“黑猫警长”、“孙悟空”却只能火几年?许多动漫企业都曾试图去做出解答,但却鲜有成功的案例。 评论《快乐星猫》引发的思考,似乎豁然开朗。 一只跑跳着跃入国人视线、新鲜出炉的动漫小猫,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角色塑造,而是将星猫家族的整体形象推荐给观众,群体形象能形成整体效应,既新颖又为角色营销提供了便利。事实上,《快乐星猫》上映之际,出品公司StarQ就宣布推出“12个12”计划,即:以12+N部动画构筑快乐星猫动漫系列;在12家省市电视台联合首播;推出12+1个打动人心的形象及主题歌曲;推出12项承先启后代表性主力产品系列;与12家动漫生产供应链厂商代表、12家衍生生产供应链厂商代表、12家发行渠道商合作代表、12家网络运营商合作代表、12个目标授权商品及品牌厂商达成深度合作;选择12个形象在12个城市推广;举行12个省市形象及衍生产品的展销招商会;举行12个不同主题的地面活动。一系列重拳出击,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此猫非彼猫”,中国“小猫”一样是精神抖擞。 “动漫生产—动画片播出—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销售—收益—再生产”——这是国外流行的一条动漫商业模式。但在我国,这一产业链往往呈“断裂”状况,国内的产业环节基本上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上。动漫行业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并且在各个产业环节上发展不平衡,相互制肘。而《快乐星猫》所提出的“动漫2.0”理念下的产业链设想,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的,即建立制作动漫和生产动漫相关产品的企业集群,形成由动漫作品制作,到动漫作品出版播出,到动漫音像制品销售,再到动漫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的这样一条产业链。 12是个吉利的数字,而12星座为“快乐星猫”所聚合的不但是人气,更是一种现代的潮流之风。加上大规模的12字头的推广攻势,众多动漫迷所希冀看到的中国动漫复苏朝阳仿佛正由一只小猫托起,也许它还稍显稚嫩,但有了自主研发的气魄,相信国人的注意力会重新被国产动漫形象吸引过来。毕竟,动漫征途中的确需要中国的身影。 文章关键字:快乐星猫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