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动漫,一边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扬呼吁尽快成立中国动漫集团,一边是3D动画《雷锋的故事》耗资2000万即将搬上荧屏,人们对于动漫产业的热情从没有如此高涨过。动漫产业一直处于中国文化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人们对于动漫还只是处在空洞的呐喊阶段,很多迹象表明,中国动漫崛起,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懂营销何谈市场 电影营销说的人多,但对于动漫营销,人们却知之甚少。对于中国动漫,工业界和产业界的交点至今没找到。“其实,真正优秀的产品应该能够应对市场上的一切问题,在国内市场上电视剧同样面临盗版问题,为什么电视剧能赚钱而动漫不能。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懂不懂营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区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成波曾对记者这样说。和国外的动漫相比,我们的营销观念明显淡得多,一部动漫人们只愿去关注它的趣味性、收视率,却没人关注它的市场走向。“以美国的一部动画片为例,他们一部片子一般标准有52集,而这52集会在一年里播完。国内的片子大概在20到40集之间,40天内播完,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让孩子们看完,短短40天孩子们刚熟悉,动画片就演完了。产品的影响力周期不足以使衍生产品产生效应。影响力还没达到能卖出衍生产品就戛然而止,这就是动漫产业一个细微的现状,也恰恰是要命的环节。” 另外,对动漫产业这样的概念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接受。在国外,一部动漫产生,会附带很多产品,速度很快。但在国内却会受到很多制约,《雷锋的故事》这样的动漫也只能在“针线包”上打打主意。“其实动漫与玩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动漫为玩具注入了精神价值,这个精神价值有别于玩具带来的实物价值和功能价值,在新经济成分里这部分精神价值是其核心,它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物功效。同时,玩具也为动漫精神价值的延展提供了实物空间。”成波教授表示,“一个好的动漫原创作家接外单,通常一分钟可以获得1000多元的加工费,而给国内公司创作,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国内优秀作品流向国外,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没有人才何来作品 在国外,有很多专门从事动漫事业的高精尖人才,很多大学也有专门的课程,而在国内却人才奇缺。中国动漫起步较晚,虽然中国传媒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现已成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承担了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责任,很多的高校也都开设了动漫画教学课程,一些私营企业也开设动画培训班。但即使这样,每年可培养的动画人才也只有20万,还不包括流失的人数。记者采访到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说参与制作动画的机会不多,很枯燥。“我们每天领卡(动画工作的术语),然后将卡里面近百张的动画稿完成描线工作,这很枯燥,但也是必须的。” 据调查,动漫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5.98万元,42%的员工年薪在5万元以内,其中年薪不足3万元的有18.3%。低级别岗位如上色、中间画,月收入只有1000-3000元。只有高级的导演之类才能拿到高薪,而爬到那个位置很难,很多人都半途而废了。工资不高,工作疲惫,这很普遍。其实,中国动漫产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仅上海地区每年就缺少近万名动画人才。 “其实,属于中国的动漫真正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年的水墨动画成为一绝,但遗憾的是我们未能保持优势,技术停滞不前,以至于落后于国外,而缺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负责人张先生说。 没有想像何来经典 “动漫是低龄儿童的专属”,这样的观念至今仍存在于中国动漫业中。“我们的动漫一直只重视教育意义,因为我们认为动漫是给孩子看的,孩子就得受教育。”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负责人张先生说,因为没有空间发挥创作力,中国的动漫一直不美,像《雷锋的故事》被网友认为是恶搞,形象问题是最主要的。“当年的蓝猫很成功,但只能说是在教育上的成功,不能说是在艺术上的成功。蓝猫的形象设计与国外的动画形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敢想像,不愿想像,于是动漫就成了简单的线条堆砌,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当年一位外国人根据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写出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赚了1.3亿英镑;日韩改编《三国演义》作成电子游戏返销中国,也赚了不少钱。因为我们没有想像力,于是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没有想像力就没有经典!而现在,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中国动漫,我们依旧充满希望!” 文章关键字:唐老鸭 孙猴子 孙悟空 动漫营销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