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功夫熊猫》令人欢笑 让中国电影业深思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   录入时间:08-07-10 14:42:04  文章作者:

       英国《卫报》网站8日播发一篇该网驻中国记者华衷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题为《好莱坞熊猫大片让中国吐露心声》,要点如下:

  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引发了阵阵欢笑和人们一次次的自我反省。中国电影业发出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本国的标志中挖掘出欢乐的元素?

  虽然有民族主义者号召抵制该片,但众多评论家、导演、古典艺术研究者和无数博客写手都对这个胖熊猫梦想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赞不绝口。影片登上票房榜首,自上月末公映以来已经卷走2000多万美元,而且继续在电影管制严厉的中国吸引着大批观众。

  鉴于《功夫熊猫》的超级人气,中国分管文化事务的一个委员会还讨论了为什么这样一部拥有众多中国元素和背景的影片由好莱坞来制作会更成功。据报道,委员会的结论是因为国内控制太死,而且很少有制作人愿意冒险花1.23亿美元拍电影。

  报道援引政协常委会上的发言说,虽然拍电影并不存在什么成功的秘诀,但政府应该放松监管。为中国艺术家开辟更大的空间将催生更多的创新,最终增强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影响力。

  《功夫熊猫》把高科技、明星的召唤力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所涉及的中国元素包括山水画、建筑、古典神话、针灸、流行语,以及鹤、蛇、猴子、螳螂、老虎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武术流派。

  主角阿宝是个让人同情的搞笑角色,它通过努力证明自己并不只是个笑柄而已。但好莱坞在作品中使用熊猫的做法受到艺术家赵半狄的批评,赵一直把熊猫当成自己的创作主题。在博客中,赵半狄号召同胞抵制《功夫熊猫》,因为该片在四川发生地震后不久就利用中国的标志来赚钱。

  但批评声已经淹没在欢笑声中了。有网友在博客中表达了一种典型的复杂心理:"他们把中国元素很自然地融入影片,所以我们不能去简单地批评……虽然这种"盗取"中国熊猫形象的做法让我们心痛,但这至少能让电影业深思我们为什么总在全球化的创造力竞赛中落后他人一步。"

  法国《世界报》8日文章《<功夫熊猫>伤中国自尊》:美国梦工厂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角的新片《功夫熊猫》,给一道地道的中国菜调进世界口味的调味料,6月19日在中国上映后大获成功。此事在中国引起热议,并成为政协常委的讨论议题。

  像印度一样,软实力概念是中国文化征服世界战略的一部分。汲取民族文化内涵的大成本制作电影的崛起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吹毛求疵的审查制度拖累了中国电影前进的步伐,而美国人总爱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向他们发威。

  从《功夫》到《龙威小子》,再到《杀死比尔》,中国功夫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主题。如果是动画片,那就更容易跨越边界,比如取材自中国传统故事的《花木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美国电影争夺的重要战场:五年来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卖座率每年增长25%。《变形金刚》在中国市场大获全胜,2007年赚得票房3800万美元。

  然而,中国仍在努力抵抗美国电影的冲击。美国电影受到中国规定的配额限制。所以大制片商们便采取"特洛伊木马"战略:在中国制作既针对中国市场又可以拿到全世界放映的影片,成本更低,且不受配额限制。

  《功夫熊猫》不是跟中国合拍,属于配额之内的影片。它的发行也几经波折,因为它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他们认为该片是窃取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后来《功夫熊猫》上映后很受欢迎,不过这一成功可能面临着另一种保护主义的威胁:有人要求干脆禁映该片以保护民族影片。



文章关键字功夫熊猫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发送好友: 发送给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责任编辑:scb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Copyright © 2002-2012 Idtop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创卡通品牌授权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020-86060952 电子邮箱: idtop2006@163.com QQ20660963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30794759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ICP备12063329号 技术支持: 搜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