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今世界80%的玩具来自中国,“Made in China”的玩具几乎销售到世界各个国家。但中国玩具商个个都挣得钵满盆满吗?近年来,随着欧美绿色壁垒不断升级,玩具商们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大小企业纷纷寻求出路,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化解不利因素。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是玩具生产企业颇为集中、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较高的地区,并享有“中国玩具礼品城”的美名,也是国家火炬计划中唯一被认定的“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搭乘动漫顺风车和“抱团”发展成为玩具企业近年来求生存、谋发展的一条途径。 内忧外患,玩具业举步维艰 2008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团,旗下在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同时宣布倒闭,合俊是港资上市公司,在玩具界举足轻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 合俊的受挫,让许多中小玩具企业不寒而栗。澄海区一位玩具厂老板告诉记者,厂里的工人天天问他会不会突然关门,发不了他们工资。他也表示长期没有订单的话,肯定会先裁减工人。 日前,中国海关的一份报告指出,玩具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以来,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融资困难、出口退税率下调,加上国外检测费用增加,都是导致中国玩具企业大规模倒闭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玩具业的困境还缘于不正当竞争。为了抢夺买家,国内玩具生产企业竞相压价,抄袭、盗版现象严重,就连基本的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少企业将面对侵权诉讼。 打造自主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功夫熊猫》在让中国电影人汗颜的同时,也让中国玩具商感到尴尬。据了解,一只绒毛玩具熊猫“阿宝”,制作成本只占售价的20%左右,算上运费等成本,净利润也达到50%以上,但中国玩具制造商却只能分到不足10%的残羹。 从事玩具行业已有10年的刘先生说,国外提供创意和原材料,中国企业代为加工,收取微薄的加工费,产品则打上“Made in China”,一旦发现安全问题,传媒和消费者都把责任推给制造商。中国玩具业一直活得很苦。而今只有压缩来料加工,转型升级,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才是出路。 2008年2月,汕头市澄海区政府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央视动画项目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澄海区成为央视动画形象玩具产品的指定生产基地。骅威公司已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了《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卡通形象合作协议,目前已开发了100多个产品,近期将正式开始销售。在今年的第十届中国澄海国际玩具博览会上,“澄海玩具”被作为一个集体概念推向市场,被业内普遍视为澄海玩具业的一次“自救”。 除了打造自主品牌,走联合道路,抱团发展,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与科研机构、新技术开发企业或高等院校联合,实现转型升级,也是中小玩具企业转危为安的途径之一。 文章关键字:玩具 |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
■发表评论 |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